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前密卷二
中建教育 / 2023-05-22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前密卷二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分析方法是( )。
A.实体分析法
B.形式主义分析法
C.个体成本利益分析
D.整体主义分析法
参考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
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形成社会力量的各种社会整体及它们的
相互关系不但决定个体利益的内容,还决定它的客观形成机制。因此,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应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贸易创造的含义是指( )。
A.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国外的过程和现象
B.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C.产品从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内生产转向较高成本的国外的过程和现象
D.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高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低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参考答案:A
【解析】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
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
的过程和现象。前者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后者则是在一体化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情况。
3.以下哪个不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
A.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B.产业内贸易理论
C.贸易扭曲理论
D.比较优势理论
参考答案:D
【解析】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政策贸易理论、贸易扭曲理论。A项,战略政策贸
易理论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干涉与干预的基础。一国可以通过各种政策的干预,在对本国至关重要
的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比较优势。B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定更符合实际,扩大了
探讨的内容;该理论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考察,是对比较利益的补充和发展。C项,贸易扭曲主要是
由于政府政策干预造成市场不完全所引起的。
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 )。
A.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
B.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C.货币供应量由商业银行独立决定
D.货币供应量由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决定
参考答案:A
【解析】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
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
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15.税收负担分配的“能力原则”,要求纳税人应该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以下( )可以用来衡量个人
的支付能力。
①所得标准
②支出标准
③财富标准
④政府规定的其他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羿文解析】对于衡量支付能力的尺度,通常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强调的是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边
际效用相同,在税务实践中很难应用。客观说是指纳税能力的大小应依据纳税人拥有的财富来确定,是税务
实践中常用的标准。由于财富主要由所得、支出和财产构成,因此,能力测定标准可分为所得标准、支出标
准和财富标准。
6.( )不属于国债的功能。
①弥补政府财政赤字
②替代私人投资
③调节经济
④筹集建设资金
⑤公开市场业务
A.②⑤
B.②④
C.①⑤
D.①④
参考答案:A
【解析】国债的功能主要有:①弥补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②筹集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
建设。其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可能就
具有生产性。③调节经济。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发行规模也具
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7.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
①经济增长是经济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②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③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外部效应且使得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趋势。
④只有实际的与意愿的经济增长率相等,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解析】新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出现的新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②在众多的因素中,技
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③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使
2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而且正是这种外部性构成了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④由
于外部效应的作用,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通常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即经济的均衡增长率通常低
于社会最优增长率;⑤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可以影响经济的长
期增长率。题干中,④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8.不属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功能的是( )。
A.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
B.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
C.发行货币
D.创造信用
参考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有:①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②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
③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④创造信用流通工具。C项,发行货币属于中央银行的功能。
问答题
9.垄断竞争市场
参考答案: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厂商生产相近,但不同质量的商品的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
两个极端的市场结构的中间状态。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共同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后者更靠近完全垄
断市场,而前者更靠近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①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②厂商提
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③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10.综合所得税
参考答案:综合所得税是指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
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但这种税制需要纳税
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高。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
各国普遍采用。
11.贸易乘数
参考答案:贸易乘数是指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贸易乘数的公式为:dY/dX=1/(dM/dY)。其中,dX为出口增量,dM/dY为边际进口倾向。其政策含义为
: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
作用。
1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参考答案: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由于总需求表现
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根据过度需求形成的机
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①自发性通货膨胀,由总需求的扩张独立于实际的或预期的
成本变动而造成;②诱发性通货膨胀,由成本增加带动收入和工资增加,进而导致高消费支出所造成;③支
持性通货膨胀,表现为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或补偿成本膨胀引起的总需求下降。
13.简要说明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过程与优势。
3参考答案:公开市场政策(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
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
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了一笔基
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
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信用紧缩。
(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势
①主动性强。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目标是调控货币供应量而不是营利,所以它可以不考虑证券交易的价
格,从容实现操作目的,即可以用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进,用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出,业务总能做成
,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较为被动。
②灵活性高。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并且买卖数量可多可少。
如发现前面操作方向有误,可立即进行相反的操作;如发现力度不够,可随时加大买卖的数量。
③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由于这项业务以交易行为出现,不是强制性的,加之中央银行的操作灵活
,所以对经济社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平缓,不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样震动很大。
④影响范围广。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如果交易对方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改变
它们的准备金数额;如果交易对方是公众,则直接改变公众的货币持有量并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数额。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
14.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参考答案: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
作用: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开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
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
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
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
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债大都是通过国债市场发行的,并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国债市场偿还的。
近年来,随着国债规模扩大和对社会资金运行调节的必要性增强,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国债市场的作用
,并逐步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证券市场和国债市场。
15.简述最终贷款人的作用。
参考答案:(1)最终贷款人的含义
最终贷款人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市场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
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当一些商业银行有清偿能力但暂时流动性不足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贴现窗口或公
开市场购买两种方式向这些银行发放紧急贷款,条件是他们有良好的抵押品并缴纳惩罚性利率。最后贷款人
若宣布将对流动性暂不足的商业银行进行融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缓和公众对现金短缺的恐惧,这足以制止
恐慌而不必采取行动。
中央银行并不是唯一的最后贷款人。除了中央银行之外,其他机构也可以成为最后贷款人,如美国的财
政部、清算中心和1907年的摩根集团都承担过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加拿大的财政部和外汇管理局等都曾对出
现危机的银行进行援助,成功执行最后贷款人职能。
(2)最终贷款人的作用
4 一方面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
银行业的崩溃;另一方面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
观调控的意图。
16.经济全球化的意义与动因。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
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从广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代表着经济活动从
国内向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商品流
、资金流、技术流和人员流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实现经济互动的四个基本途径。
(1)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①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
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
②经济全球化也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生产力的角
度分析,人类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总是和生产力的变革结合在一起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
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的定位在科技革命中又一次被凝固化,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地控制住
全球资源的流向,以及控制住全球经济产出的流向,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经济产品标准规格的确
定中,如果能够具有导向力量,则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贯彻,其利益可以得到根本保障。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①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
②科学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③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四、论述与计算题
17.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表明我
国的社会性质,说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为我国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
(2)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
断,在以下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
;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从1984年年底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
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如减少指令性计划比例,扩大市场调节范围,扩大企业
自主权,推行价格双轨制等。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
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
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资本、劳动等要素市场。作为经济体制
改革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5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
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
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
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8.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什么?如何衡量?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Q=20-3P,P=4时,该点的需求
弹性是多少?商家总收益是多少?如果要提高收益,厂商应该如何调整?
参考答案:(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反映需求量变动相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2)在实践中,可以用需求价格弹性的弧弹性值或点弹性值度量弹性的大小。
①弧弹性系数定义为:
其中,p<sub>1</sub>和p<sub>2</sub>为商品的价格,p=p<sub>2</sub>-p<sub>1</sub>为价格的改变
量;x<sub>1</sub>和x<sub>2</sub>为相应需求量,x=x<sub>2</sub>-x<sub>1</sub>为需求量的改变量。
②点弹性系数定义为:
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x为相应的需求量,而dx/dp为需求量在价格p处的变动率。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商品可替代的程度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商品用途越广
泛,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
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
格弹性越小。
(4)当价格P=4时,市场需求为Q=20-3×4=8,而dQ/dP=-3。
因此,当价格P=4时,需求的点弹性值为:ed =(-3)×(4/8)=-3/2。
(5)由(4)可得:商家总收益为TR=P×Q=4×8=32。
(6)因为ed =3/2>1,即该厂商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因此,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
关系可知,厂商应该降价以使其收入增加。因为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即它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厂商的收入,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
品降价可以使得总收益增加。
19.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表明我
6国的社会性质,说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为我国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
(2)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
断,在以下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
;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从1984年年底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
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如减少指令性计划比例,扩大市场调节范围,扩大企业
自主权,推行价格双轨制等。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
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
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资本、劳动等要素市场。作为经济体制
改革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
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
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
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什么?如何衡量?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Q=20-3P,P=4时,该点的需求
弹性是多少?商家总收益是多少?如果要提高收益,厂商应该如何调整?
参考答案:(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反映需求量变动相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被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2)在实践中,可以用需求价格弹性的弧弹性值或点弹性值度量弹性的大小。
①弧弹性系数定义为:
其中,p<sub>1</sub>和p<sub>2</sub>为商品的价格,p=p<sub>2</sub>-p<sub>1</sub>为价格的改变
量;x<sub>1</sub>和x<sub>2</sub>为相应需求量,x=x<sub>2</sub>-x<sub>1</sub>为需求量的改变量。
②点弹性系数定义为:
羿文教育官网 www.yiwenjy.com 版权所有
7 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x为相应的需求量,而dx/dp为需求量在价格p处的变动率。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商品可替代的程度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商品用途越广
泛,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
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
格弹性越小。
(4)当价格P=4时,市场需求为Q=20-3×4=8,而dQ/dP=-3。
因此,当价格P=4时,需求的点弹性值为:ed =(-3)×(4/8)=-3/2。
(5)由(4)可得:商家总收益为TR=P×Q=4×8=32。
(6)因为ed =3/2>1,即该厂商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因此,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
关系可知,厂商应该降价以使其收入增加。因为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即它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厂商的收入,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
品降价可以使得总收益增加。
羿文教育官网 www.yiwenjy.com 版权所有
8